天津新港二號路上,滿載著集裝箱的大貨車來來往往。
“最近開始忙了,進港出港的船都明顯增多。”天津港[11.78 1.55%]二公司的裝卸工王師傅說。
據悉,7月初以來的一個多月里,單天津港二公司就接卸糧船8艘,連續輸運大豆41.3萬噸,超出去年同期的歷史最高紀錄1.3萬噸。為了緩解庫場壓力,工人24小時輪流值班。
在天津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的散箱貨場內,記者看到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堆滿了場子。據天津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貨運車隊隊長張和來介紹,以前這里堆放的大部分都是空箱,而最近一段時間,場內的重箱明顯增多,從8區到12區都是重箱。
集裝箱貨運業務開始回暖。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8月14日為858.63,較7月17日的指數787.14上漲9.08%。
港口集裝箱貨運回暖的背后是我國外貿的逐步企穩。7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2.1%,比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
在中遠集團(上海)財務經理助理陳露看來,港口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他也指出,目前接到的訂單中,新增訂單數量有限。
集裝箱貨運回暖
經過上半年的持續低迷,港口終于迎來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三個月。
“每年三季度都是各航運公司最忙碌,也是最重要的時候。如果這三個月接不到訂單的話,那么公司全年都面臨著虧損。”張和來說。
在天津港二公司的碼頭上,記者看到,不到10分鐘已經有8輛滿載集裝箱的貨車從這里開出去,而碼頭外面,等候進港的貨車排起了長龍。
據天津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的一位貨運司機透露,年初那段時間,真是門可羅雀,有時候一兩天都接不到一個提貨單。所幸二季度開始漸漸好轉,特別是進入8月份以來,進港出港的貨都明顯增多,而他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幾個月。
陳露告訴本報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主要幾個港口業務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升。在幾個港口中,前一段時間表現比較弱的上海港和寧波港降幅明顯縮小。而在7月份,廣州港今年來的增幅也第一次由負轉正。北方主要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穩中有升,特別是營口、天津港,也都有兩位數的增幅。
而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7月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吞吐量約6億噸,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9.8%,增速逐漸放大。沿海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預計完成5億噸,同比增長12.9%,是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增長。
隨著集裝箱貨運的回暖,各航線的價格也有所上漲。
“前幾天,去南非、南美的運價每箱上漲了200到400美元。委內瑞拉航線、墨西哥航線的緊急燃油附加費每箱也上漲了150美元到200美元。”陳露說。此外,歐洲線運價從一季度的300美元左右,上漲到現在接近1100美元,價格翻了近四番。
據上海航交所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3日,歐洲線運價指數為809.38,7月31日,該運價指數已經漲至949.26,漲幅達17%。
外貿“小陽春”
港口集裝箱速度回暖,迎來了外貿“小陽春”。
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外貿景氣出現企穩跡象。”這是商務部自危機以來首次公開肯定外貿企穩回升。
商務部的自信來自于各項數據的支持。
自5月份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步入穩步增長的良性通道,6月份出口環比增加36.8億美元,7月份環比增加48.3億美元。從規模以上港口外貿吞吐量看,今年1—6月外貿貨物吞吐量超過去年同期水平0.2個百分點,而1-7月外貿貨物吞吐量進一步加快,超過去年同期1.9個百分點。
正標投資基金經濟分析師張義山向本報分析,隨著國內對出口扶持政策效應逐漸顯現以及海外經濟體復蘇預期逐漸明朗,他預計下半年外貿出口同比降幅有望逐漸縮窄,并有望成為推動下半年經濟增長新的驅動力。
“目前,港口外貿集裝箱業務已處于U型底部右側區域,隨著外貿復蘇效應的傳導,港口集裝箱業務增速有望逐漸走高。”張義山說。
張和來則強調說:“經過三季度的旺季后市場會有一些回調,此后能夠持續回暖至關重要。那時候才能說明外貿是否真正回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