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連日來,重慶各地各部門通過抓好農資儲備,開展農資打假,選派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等方式,全力以赴確保重慶市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這幾天,在長壽區雙龍鎮連豐村蔬菜種植基地,村民們忙著翻地松土,覆膜、搭建大棚等,為月底移栽蔬菜苗作準備。雙龍鎮千戶來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清林說,當前規劃的78個大棚馬上搭建完成,同時還在大棚周邊搭建瓜果架,種植藤蔓類蔬菜,預計今年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800余畝,確保蔬菜全年生產不斷檔。
在涪陵區藺市街道泡桐村美心紅酒小鎮的1000畝葡萄園,春耕的熱鬧場景隨處可見。站在山頂往下看,20多個農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忙著鋤草、打孔、立樁、扶枝,一片繁忙。
春季是重慶市農業特色產業管護的關鍵期,尤其是當前油菜進入了春季抽薹田間管護的農忙時節。為保證小春作物有序播種生產,全市組織3000多名農技人員和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和新品種推廣、病蟲害防治、水肥精細化管理等服務,積極引導農業經營主體搶抓農時做好春耕備耕。
在奉節縣紅土鄉白鶴壩水稻基地,今年新投用的工廠化育秧技術成為當地春耕生產的一大亮點。基地負責人毛靜說,工廠化育秧技術有育秧周期短、秧苗生長不易爛等優點,農戶節省了勞力,還節約了種植成本。“與傳統育秧相比,一斤谷種,算上人力物力成本在八九十塊錢,工廠化育秧節約了一大半。”
眼下也是化肥等農資消費的旺季,為方便農戶及時采購農資,不少農資門店推出了“送貨上門”服務。
市供銷合作總社相關負責人說,春節后,他們便鼓勵農資門店開展“送貨上門”服務。同時,為確保農資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去年底市供銷系統就啟動了春耕生產農資儲備。目前,全市化肥供應量達130萬噸,庫存50萬噸,加上后續采購、調撥,完全能滿足今年春耕用肥需求。
此外,重慶還加大了對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打擊力度。在璧山、巴南、潼南、忠縣、萬盛、涪陵、墊江等地,執法人員重點開展了春季種子市場現場宣傳和集中檢查。
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市從事農資銷售的經銷商有5000余家,農資合格率在90%以上,售賣、生產假農資的違法行為大幅減少,全市農資產品質量明顯提升,為春耕生產安全有序打下堅實基礎。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