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生出口的質量要求
1、規格和質量要求
(1)花生仁規格:
大花生仁24/28、28/34、34/38、38/42(粒/盎司);
小花生仁25/35、35/40、40/50、50/60、60/70、70/80(粒/盎司)。
水分:9%(最高)
雜質:0.5%(最高)
不完善粒:4%(最高)
(2)花生果規格:
7/9、9/11、11/13、12/14(果/盎司)。
水分:10%(最高)
雜質:1%(最高)
不完善粒:5%(最高)
(3)脫皮生仁規格:
25/29、29/33、36/41、41/51(粒/盎司)
破半粒:15%(最高)
2、傳統出口大花生及小花生質量要求
(1)大花生。莢果普通型(即所謂的傳統果,國際市場稱弗吉尼亞型),果長,果型舒
主要代表品種花17、魯花10號,農大818是高產、早熟的出口新品種,O/L比率高達2.14。
(2)小花生。我國出口小花生品種主要為珍珠豆型的白沙1016等,稱“旭日牌(或旭型)”,國際市場為西班牙型。莢果蠶型或蜂腰型,籽仁圓形或桃形。種皮粉紅色,無裂紋。口味香甜,無異味。耐貯藏性好。白沙1016油酸/亞油酸比率1.0左右,國際市場要求1.4
以上。美國出口的小花生主要為蘭娜型,代表品種Florunner(佛州蔓生),莢果短圓,類
3、花生出口與耐貯藏性指標外貿及許多學者把花生油的亞油酸含量或油酸/亞油酸(O/L比率)看作油質穩定性及花生制品耐貯藏性的指標。對出口花生品種油酸/亞油酸比率有嚴格要求。美國的出口品種一般在1.77以上,我國出口大花生品種花17、魯花10號等在1.4
過去國內對花生耐貯藏性注意力不大,主要原因大多用作榨油,油的貯存與空氣接面小,氧化變質的速度慢。隨著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和花生消費結構的改變,花生大多用作食品,
從營養角度,亞油酸具有降低人體血漿膽固醇含量,防止粥狀動脈硬化等生理功能。國內已有生產以亞油酸為主要成份的防止腦血管等疾病的醫藥。一般花生品種亞油酸含量在
因此,花生的耐貯藏性和營養品質是個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使營養價值和耐貯藏性被消費者和加工者都可接受,O/L比率就必須定在比較恰當的范圍。根據外貿的要求和一些實驗結果,
4、世界主要花生進口市場對進口花生的要求
(1)歐盟
歐盟是世界最大的花生進口市場,對進口花生要求最為嚴格。要求進口的花生必須是加工嚴格,沒有玻璃、石塊等惡性雜質,花生仁、果粒實均勻,色澤好。大花生仁 要求最好是弗吉尼亞型,小花生仁要求最好是西班牙型。除意大利要求花生果是弗吉尼亞型外,其他國家對花生果的類型要求不嚴,但都要求進口的花生不含黃曲霉毒素,特別是1998年7月
(2)日本
日本也是世界上的主要花生進口市場,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日本較喜歡進口山東花生。
90年代以后,基本上不進口花生果,以進口弗吉尼亞型花生仁為主,近年訂貨多是手揀,對不完整粒限量一般在1%~2%,同時還要求檢驗斑點、酸價、游離脂肪酸,過氧化值、黃曲霉毒素。1994年,日本政府又增加了對進口花生中的丁酰肼的檢測要求,規定進口花生中不允許檢出丁酰肼。對進口小花生仁實施強制檢驗,這一規定增加了中國對日出口的難度。
(3)澳大利亞
除正常的品質要求外,澳大利亞政府對進口花生的重金屬鎘限量是世界上最嚴格的,規定進口花生的鎘含量應低于0.05毫克/千克,而WAO/WHO制訂的推薦標準限量是0.1毫克
(4)韓國
韓國訂貨多是些小規格的品種類型不限的大粒種花生仁,如34/38、38/42等,檢驗證書也只要求水份、雜質、不完善粒、規格這些常規項目,黃曲霉毒素檢驗證書要求證明未檢出黃曲霉毒素即可,但韓國政府招標的進口花生,則要求檢驗40多種農殘藥。
二、花生的優質途徑
按用途劃分,我國花生主要分為油用、食用、加工和出口。不同用途的花生,優質標準有很大差異。油用花生優質指標主要包括品種含油率和所含不同脂肪酸間的比例等;食用花生優質指標主要包括蛋白質含量和口味等;農殘和黃曲霉毒素含量是出口花生是否優質的重要指標。良種是決定花生品質的內因,要實現優質優價,必須選擇對路的專用花生品種。
(1)魯東地區
包括煙臺、青島、威海、日照等,花生以丘陵春播為主,部分平原高產田夏花生與小麥輪作。該地區最大的經濟優勢是花生出口,花生的市場價格高,離口岸近。目前出口加工企業有上百家。所產花生皮色好,飽滿度高,出成率高。許多縣市是國家花生出口基地或花生生產基地。因此,該區域應以發展出口大花生、輔以出口小花生、兼顧食品加工型品種的生產。目前該區主要出口花生品種:
一是珍珠型花生。它的代表品種是白沙1016(小白沙),但已嚴重退化。目前能夠替代的品種很多,但缺乏強有力的推廣;
二是傳統出口型大花生。它的代表品種是花17,目前有魯花10、8130可替代,但還不能滿足出口的需求;
三是普通大花生,90年代以前的代表品種是花37、雙紀2號,90年代中期以來是魯花
11號。
針對目前的花生生產情況,首先要對當地的主栽品種進行提純復壯,擴大優質品種的種植面積;其次要加大適合出口的豐花3號、濰花6號和花育22號等新品種的推廣力度, 建立名符其實的花生出口基地。
(2)魯中南地區
包括臨沂、濰坊、泰安、濟寧東部、棗莊東部、濟南等地,基本上是濟南以南京滬鐵路以東地區。該地區以丘陵山區花生為主,部分平原高產田春播或夏播花生。花生生產以高產為主,主要以食用、油用、食品加工企業較多,花生食品種類多,向南方賣出的花生占有很大的數量。因此,該區域花生生產在高產的同時重點發展食用型品種的生產。該區域光熱資源豐富,春播地膜覆蓋為主,花生飽滿成熟度高,品質好。出口花生品種的選擇可參照魯東地區,重點推廣豐花1號、濰花8號和花育19號。
(3)魯西地區
包括菏澤、聊城、棗莊西部、濟寧西部、泰安西部、德州、濱州、濟南北部等地。主要以麥行套種夏花生為主,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花生重要產區。生產條件較好,平原有灌溉條件,光熱資源更為豐富,適合麥油兩熟。但由于土質較粘、不蓋地膜、麥套花 生生長期短,果仁成熟飽滿度差,果、仁的商品價值稍低。由于銷售流通渠道尚不健全,外銷和加工企業少,花生價格一般較低。發展目標應以豐花1號、花育19號(含油量52.99-56.3%)和中花8號(含油量56%)油用型品種為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