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生產品標準指標
花生產品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門用于榨油,要求含油率達40—50%以上,蛋白質含量為20%以上,粗脂肪含量為30%以上的品種,一般是以大花生為主。另一種是專門用于食用花生,要求含油率30%以上,蛋白質含量為40%以上,脂肪含量為40%以上,含60%以上亞油酸和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含B谷固醇三種成分。有降低血壓和軟化血管及補腦的作用。一般以中花生和小花生為主。要根據國家對花生產品的生產標準要求進行生產。
二、適宜種植花生的區域及范圍在我市種植花生,一般要求無霜期為120—130天以上,有效積溫小于等于2600攝氏度以上,光照總時數為130小時左右的生態環境下都可以種植。比較適宜在我市平川六個縣市區及東山部分地區種植。
三、生產基地選擇要求
(一)、選擇花生生產基地的要求
1、基地要按照《山西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中有關空氣質量、灌溉水質量及土壤環境質量指標標準執行。
2、產地必須避開公路主干線,遠離污染源。
3、產地區域內及上風向,灌溉水源上游沒有對產地環境構成威脅的污染源,包括工業“三廢”、農業廢棄物、醫院污水及廢棄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4、土壤重金屬背景值高的地區,與土壤、水源、環境有關的地方病高發區,不能選作為示范生產區域。
(二)、選擇花生基地的標準
花生是深根系作物,適宜在土層不少于50厘米,排灌水條件良好,土壤有機質不少于0.5%而疏松的沙壤地種植。在丘陵地區,應選擇坡度小于10度的中等肥力的沙壤或中壤地種植。忌選用下濕鹽堿地或土質粘重的壚土地。
四、花生標準化生產技術及措施
花生生產必須按照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技術規范要求進行,主要從種植技術,科學配方施肥技術及肥料的安全使用標準,科學田間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主要技術各個環節認真抓起。
(一)、播前準備工作
1、選地:花生是深根系作物,適宜在沙壤土或中壤土栽培種植,要求土層深厚1米以上,土壤較疏松,地勢平坦,排灌水比較方便,土壤通氣性良好,比較向陽的地塊種植。
2、整地:花生地要普遍進行深中耕20—25厘米,耕后及時耙耢,達到“深、平、絨”。翌年早春頂凌耙耱,畜水保墑。有水地區在播前5—7天,可澆好底墑水,畝用水40—60方。
3、選膜:種植花生必須選用0.007—0.008毫米微膜或“線型膜”,以利果針下扎穿透,也可降低成本。
4、選種:在無霜期120天左右的地區,一般中等肥力地塊,選用發育早,生育期較短的早熟品種,“旅花1號”、“魯花9號”。在無霜期130天以上的地區,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選用“魯花13號”、“魯花14號”、“花育16號”等優種。
(二)、實施科學安全配方施肥技術
1、根據花生產量進行科學施肥。在播種前應根據不同花生品種的需肥要求,土壤養分及肥料的質量,通過土壤測試,實行科學平衡施肥技術,不能使用單一肥料。
2、一般畝產500公斤以上的地塊要求畝施有機肥料6000公斤以上(有機肥包括廄肥、綠肥、草木灰、沼渣、沼液、作物桔桿肥,餅肥等經過充分漚制的速效有機肥)。無機肥包括:礦物氮、磷、鉀肥和以氮、磷、鉀配制的復合肥畝施50公斤,過磷酸鈣80—100公斤。應根據花生產量確定施肥量。
3、嚴格禁止使用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監測檢驗的“三無“化肥或生物肥料,禁止使用硝態氮肥料及城市污染垃圾肥。種植花生要求一次施足底肥效果較好。
(三)、地膜覆蓋技術
1、選膜:種植花生選用85—90厘米的微膜,厚度為0.008—0.009毫米之間,透光率大于70%,易被果針穿透性的,展鋪性能好,不粘卷的微膜。
2、播種方式;水地要求起壟覆蓋種植,壟高10一15厘米,壟寬60厘米,壟頂要平,溝寬20厘米,溝深50厘米為宜。旱地區春播在播前7—10天整好地,隨后搶墑蓋膜以利保墑,到時打孔播種,這種方式叫先覆蓋后播種。水地區在播前先澆水后整地再蓋膜,到時打也播種。打孔一般要求直徑為著2厘米,播尋中深度4—5厘米,打孔后將濕土封嚴,以防跑墑。先播種后覆蓋的地塊,出苗后在膜上打孔放苗。這種方式適應于機播,在水地,擴澆地和保墑好的旱地均可采用。
3、鋪膜方法:應將地膜緊貼地面,兩邊寬度各10厘米,用濕土壓嚴實。膜上每隔5一10厘米打一條土腰帶防風揭膜。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機械鋪膜。
(四)、播種技術
1、種子處理:花生要做到“一選三拌”。“一選”即精選。即精選種籽,去掉雜籽、秕籽、小籽、籽o“三拌”即一拌殺蟲劑,每50公斤種子,用含量40%甲基異柳磷100克拌種,或用辛流磷乳油150克拌種;二拌殺菌劑,每50公斤種子用多菌靈200克拌種;三拌微肥,每50公斤種子用250斤磷酸二氫鉀拌種。
2、播期:當5—10厘米的地溫達3一15℃時,即開始播種,在我市一般在4月25號播種,5月初出苗。
3、播種深度:花生播種一般沙壤土4—5厘米,中壤地3—4厘米.
4、密度:一般在高水肥地,畝地留苗8000—9000穴左右,在中等水肥地畝留苗10000—12000穴,一穴兩粒種子。
(五)、科學管理措施
1、查苗擴膜:對先蓋后種的地塊,如遇大風要及時檢查,蓋好被風揭開的地膜,用濕土嚴封破口處。
2、打孔放苗:先播種后覆蓋的地塊,當花生苗長出2—3片葉時要及時放苗。在微膜上開個小口,讓其充分通風透光。讓幼苗在膜里生長7—10天時間,防止低溫、大風天氣凍傷幼苗。
3、“清棵蹲苗”:當花生出苗后,立即把周圍的土扒開,使第一對側枝的兩片葉子外露,清棵比對照一般畝增產30%以上。
4、葉面噴肥:如果幼苗缺肥時,每畝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40公斤加1公斤尿素:或2%的過磷酸鈣40公斤溶液噴施葉面,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5、調節生長:在高水肥地塊,花生營養生長過盛,容易徒長,可采用葉面噴施植物調節濟B9或縮節安,噴施濃度為0.05%一0.1%為宜,每畝噴40公斤即可。縮節安每畝用2—3克兌水40公斤噴施,起控制花生的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使其多結果,結飽果。
6、澆水追肥:在花生的花針期,如天不下雨,土壤耕層50厘米含水量低于10%時,應結合畝追尿素7—10公斤進行澆水,澆水時以順畦溝緩慢浸潤,澆勻,澆透,避免大水漫灌。
7、及時收獲:中早熟品種在9月中下旬收獲,晚熟品種在10月初及時收獲,如果收獲過遲,花生會脫落在土壤里減少收入。收獲后將莢果晾曬5—7天,待水分降到10%以下時即可收藏,花生收獲后應及時清除田間殘膜。
五、病蟲害防治技術
1、花生生長后期,常見病害為葉班病,防治措施秋季深耕,避免連作,選用抗病品種。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1:2:150—200倍的波爾多液,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4次,每次用藥液50—60公斤。
2、地上害蟲主要是蚜蟲,紅蜘蛛危害,可用避蚜霧防治。
3、線蟲危害花生根系后植株矮小,莖葉變黃,底部葉邊焦灼,開花遲結莢小,防治辦法 (1)、實行2—3年輪作,輪作年限越長,效果越奸。(2)、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3)、在播種前用辛流磷顆粒處理土壤,或用辛流磷乳劑拌種。
4、嚴格禁止使用未經國家及省級有關部門檢驗的“三無農藥”,嚴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如甲胺磷,3911、氧化樂果,水胺硫磷,內吸磷等農藥。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
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