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金黃、顆粒飽滿的稻谷隨風搖擺,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田間,一幅豐收畫卷在云南盈江大地徐徐展開。“經測算,5畝再生稻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230公斤,50畝再生稻單產提升試驗示范田平均畝產180公斤。”日前,由相關技術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對高產攻關田、單產提升試驗示范田進行了實割實測,機收再生稻畝產又創新高。
圖為 再生稻豐收
“經過幾年的試驗、示范,盈江縣選擇了抗逆性強、再生能力強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晶兩優’系列為主栽品種,按照播期、育秧、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統一要求,推廣使用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和再生稻集成技術。同時,全面推行‘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提高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盈江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蘇姍姍介紹,今年盈江縣種植水稻面積31.85萬畝,畝產439公斤,總產13.7萬噸,在此基礎上,蓄留再生稻3.2萬畝,平均畝產130公斤,實現增產達423萬公斤。
再生稻是水稻種植的一種模式,也就是種一茬收獲兩回的水稻,中稻收割后,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適宜的水分、養分和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下,再長一茬水稻,再收一季。再生稻必須在溫、光、水條件適宜地區種植,才能保證穩產高產。盈江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大盈江貫流縣境,沿江兩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級產糧大縣、德宏州糧食凈調出縣,素有“滇西糧倉”的美譽。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盈江縣在穩定30多萬畝水稻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全面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太平鎮建設萬畝再生稻蓄留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基地周邊村寨以及舊城鎮、弄璋鎮、平原鎮、新城鄉4個壩區鄉鎮蓄留再生稻3.2萬畝,成為云南省再生稻蓄留面積最多的縣(市)。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盈江融媒,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