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飄香,馬駒橋鎮秋色宜人,東部區域“希望的田野上”,2000畝玉米喜獲豐收。
陣陣機器轟鳴聲中,大型玉米收割機和農用運輸車馬力開足,馬駒橋鎮六郎莊村復墾復耕田地里,玉米已經完全成熟。一排排挺立著的玉米秸稈兒被卷入收割機中,幾個來回后,一顆顆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玉米粒傾瀉而出,很快就裝滿了運糧車。看著運糧車上金燦燦的“豐”景,村民樂得合不攏嘴。
圖為 北京玉米豐收
“現在玉米收割實現了‘籽粒直收’,減少了收割和收獲過程中的糧食浪費,一天能收200多畝地,使用機械收割效率就是高!”馬駒橋鎮聯營公司工作人員龔奇說。收割好的玉米將直接運送到糧食收購點進行售賣,既減少了玉米晾曬、儲存等各環節上的耗損,也能快速、合理分配收益,為后續農業投入提供充足資金。
據了解,馬駒橋鎮今年種植玉米共2000畝,且全部機械化播種和采收,預計7天左右全部收完。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粉碎后的秸稈直接被均勻地拋撒到田地里,用作肥料循環利用,保證下茬農作物優質生長。
六郎莊村這塊豐收的玉米地部分曾是一片閑散地,今年馬駒橋鎮級專班人員將這些閑散地塊通過流轉方式整合成片,還研究了土地成分和種植歷史,最終決定種植玉米。近年來,馬駒橋鎮將目光轉向撂荒田地,聚焦糧食安全戰略,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因地制宜推進復墾復耕。2023年以來,馬駒橋鎮收拾整理出60余塊邊角地,新增復墾復耕土地面積100余畝,并納入耕地管理,讓百畝荒田變良田。
“后續將實現逐年種植,按照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要求,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穩定底線,提升耕地質量,充分挖掘復墾復耕土地綜合利用潛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馬駒橋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馬駒橋鎮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科學利用土地資源,持續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優化種植結構,將“糧藏于地、糧藏于技”,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集體經濟增收,以糧食產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