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秋糧陸續進入成熟期,秋收工作有序鋪開。10月15日,在云岡國禾天元肥村噸糧田示范基地300畝玉米籽粒直收測產現場觀摩會上,省、市、縣農業專家對該基地玉米作物單產進行了測產,結果顯示玉米單產高達2299斤/畝,實現了198.28斤的大幅提高。
圖為 玉米喜獲豐收
近年來,云岡區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契機,積極引進農業頭部企業,深入開展院校合作,加快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打造高標準現代化玉米噸糧田示范樣板,探索糧食產能由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的實踐路徑。
以項目建設促提升。今年云岡區實施糧油作物單產提升項目,在市級投入補貼資金600萬元的基礎上,追加補貼資金375萬,發展有機旱作農業7.5萬畝,全面推廣以膜下滴灌為主,結合全膜雙壟溝播、水肥一體化等有機旱作集成技術,項目區玉米較普通大田玉米產量提升300斤以上。
以龍頭企業促帶動。云岡區引進了山西國禾天元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依托山西農業大學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科研技術力量,打造1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進行訂單式農業生產,形成了以玉米為主,投入品至產出品全鏈條的生產標準化、服務一體化、過程控制化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帶動鎮、村進行標準化生產。
以良種選育作保障。針對大同地區干旱少雨氣候,選用耐密植、宜機收、抗旱、抗逆適合當地種植的玉米新品種,以及在市場上近兩年表現突出的品種,如H9018、睿德667、天育108、太育9號等。同時引進省外優良品種翔玉998、優迪919等品種,全區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0%,為高產豐收提供種源保障。
以精準施肥夯基礎。大力推廣農田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春播前組織肥料專家對各鄉鎮土地進行采樣檢測分析,杜絕“一炮轟”式施肥陋習,按照“土壤缺什么補什么、少什么加什么”的原則,制定施肥配方,全區測土配方到位率已達85%。9月下旬,重點圍繞秋糧作物試驗、示范、推廣種植區,集中連片組織實施“一噴多促”作業3.1萬畝,追肥、防病一起抓,取得了有效防治病蟲害、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產量等多重效果。
以機械化作業提效率。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緊盯耕種管收關鍵環節,積極推行高效率先進農機化技術和裝備,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為農業豐產豐收保駕護航。全年發放農機補貼超200萬元,農機保有量 0.21萬臺(套),秋收期間共投入農機450臺(套),其中聯合收割機260臺,牽引式拖拉機190臺,全區玉米生產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0%。
以農機減損為目標。“減損即增收”,云岡區把減損增效作為當前秋糧收獲的重點工作來抓,成立秋收技術服務隊,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農戶根據作物種植品種、種植時間、成熟度、氣象條件等因素,精準確定地塊收獲時間、順序,有序加快收獲,有效減損。大力推廣玉米籽粒機收機械與烘干設備的應用,不僅推遲了收獲時間,也保證了玉米產量不減。全區累計開展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和農機手培訓785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
“抓秋收、繪秋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云岡區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持續開展秋糧增產奪豐收行動,努力實現糧食作物顆粒歸倉。截至目前,全區秋糧收獲面積17.62 萬畝,進度為95.24%,預計10月末全部完成,全區糧食產量有望突破9.2萬噸。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山西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