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情預計,廣西壯族自治區今年糧食面積4288.59萬畝,同比增44.63萬畝;單產329.89公斤/畝,同比增1.63公斤/畝;總產1414.78萬噸,同比增21.62萬噸。
圖為 廣西秋糧收獲
其中,全區早稻播種面積同比略增;晚稻1220.94萬畝、同比增0.24萬畝,單產378.78公斤/畝、同比增7.49公斤/畝,總產462.47萬噸、同比增9.24萬噸;夏糧實現播種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截至11月24日,全區秋糧已收獲2927.92萬畝、完成95.26%,進度同比快1.46個百分點;冬種糧食作物已播129.02萬畝,同比快14.93萬畝。
我區實施藏糧于地戰略,積極推進耕地保護與利用。一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10月底,立項項目總體開工率達90%,全區已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110.4萬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完成25萬畝,為糧食增產豐收奠定更好基礎。二是加強耕地保護利用。印發《耕地撂荒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通知,指導各地分類推進撂荒地治理和防止耕地“非糧化”。1—9月,全區已治理耕地“非糧化”62.65萬畝、撂荒地33.16萬畝。
同時,我區實施藏糧于技戰略,推動科技裝備協同增效發展。一是加快良種推廣。大力推廣“桂字號”糧食優良品種,“野香優莉絲”“昌兩優8號”入選農業農村部2023年主導品種。二是加快良法普及應用。重點抓好水稻工廠化育秧、水氣平衡、玉米“一增三改”技術、地膜覆蓋等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完成早稻全區工廠化育秧492.88萬平方米、可插大田32.38萬畝,同比分別增399.88萬平方米、18.35萬畝;推廣春玉米免耕栽培132.15萬畝。三是強化良機配套。圍繞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機械化移栽、機收減損、無人機飛防飛噴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百萬農機鬧春耕和百萬農機促“雙搶”活動。今年水稻機收損失現場監測調查,全區早稻平均機收損失率2.04%,同比減損0.8%。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廣西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