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濃,大豆歸圓。連日來,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依牛堡子鎮東拉馬河村一派忙碌景象,金燦燦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里,種植大戶趙宇正張羅著測產和機收作業。“按照標準水估算,每畝復合地塊中,大豆產量超過130斤,玉米產量在1100斤左右。綜合來看,復合種植比以往單獨種植玉米每畝增收100元左右。說白了就是多賺了半畝大豆錢!”趙宇興奮地說。
圖為 玉米大豆復合種植獲豐收
依牛堡子鎮既是沈陽市大豆優質示范區,也是國家大豆科技自強示范縣千畝示范田、全國大豆綠色高產高效行動法庫縣攻關試驗區所在地。為穩定糧食生產、提高大豆產能,探索更加高效的種植模式,今年,沈陽市在依牛堡子鎮等地實施沈陽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集成試驗示范項目。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地塊開展適宜品種篩選,分別引進適合該模式種植的玉米、大豆品種各十余個。
“采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能在充分利用玉米邊行優勢的同時,盡量擴大大豆的受光空間,實現玉米和大豆年際間交替輪作,并適于機械化作業。”在田間測產的沈陽市鄉村振興發展中心技術推廣部技術人員說,“與傳統間套作模式相比,就是要通過‘選配品種、擴間增光、縮株保密’核心技術,保證復合種植玉米的密度與單作相當,實現‘玉米產量基本不減,多收獲一季大豆’。”
4行玉米、4行大豆,趙宇順著清晰的“寬窄行”往地里走,不時察看作物長勢。他說:“這片地選種的玉米是‘良玉’‘鐵研’等系列品種,大豆選種的是‘遼豆’系列品種。兩種作物根系互補,還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撮L勢,確實不錯!”
“玉米1159.3斤,大豆152.6斤!”正說著,測產結果從遠處傳來,趙宇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興奮地算著賬:“和預估的差不多,今年復合種植達到2800畝,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能增收30萬元!”
據沈陽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處長王宏業介紹,今年,沈陽市共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8552畝,共設立13個試驗示范區。“從目前看,技術模式的試驗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關鍵技術的標準化還有待完善,明年將進一步廣泛收集適宜品種、積極開展技術服務、加強扶持力度,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促進農民增收,當好糧食穩產保供的‘壓艙石’。”王宏業說。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遼寧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