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下,福貢縣鹿馬登鄉亞坪村草果種植戶普路恒正和10多個村民在密林深處砍腐枝、清雨溝、除雜草,為即將到來的草果采摘季做準備。5年前,在縣、鄉黨委政府的扶持下,普路恒將10多畝山地全都種上了草果。“今年打算再擴種三四畝,爭取把摩托車換成小汽車。”普路恒說,全村有1.5萬畝草果地,戶均年增收3000元。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河西鄉共興村林產業帶頭人李雙江的林藥生產基地里郁郁蔥蔥。“發展綠色產業改善了生態環境,保障了經濟來源,未來生活更有奔頭。”李雙江于2013年組織成立了造林專業合作社,標準化種植了200畝秋桃、200畝核桃、300畝林下藥材等,帶動1628戶7002人增收。
黨的十八大以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立足區位優勢,依托良好山地資源,持續開展“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建設,調整傳統種植結構,全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盤活千重山,激活山區經濟,開辟增收新路,實現興林富農。截至目前,怒江州以草果為代表的綠色產業不斷培育壯大,草果種植面積達111.5萬畝,研發“草果+”系列產品30余種,成為全國草果核心產區和全省最大的草果種植區,帶動4.31萬農戶16.5萬人增收。同時,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茶葉等特色產業,蔬菜種植面積達11.38萬畝、核桃207萬畝、中藥材16.9萬畝、水果6.4萬畝、茶葉5.8萬畝,養殖中蜂8.05萬箱,特色農業產業已成為保護生態、促農增收的主導產業。
聲明:以上文章來云南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