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生交易網(www.hausheng7.com)訊 “蔬菜基地就在村里,在這干活一個月約有3000元收入,挺滿意的,終于可以把自家房子裝修起來了。”在省定貧困村梅江區西陽鎮太平村,貧困戶李月清告訴記者,自從丈夫病逝后,僅靠其打工常常入不敷出。如今,農業龍頭企業梅州市強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太平村發展蔬菜產業,為貧困戶提供了家門口務工的機會,讓他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引進龍頭企業
完善產銷鏈條
太平村依托地勢平坦的優勢,種植無公害蔬菜成為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全村蔬菜種植面積約450畝。由于品種單一、種植效率低、農戶未占據蔬菜流通主導權等因素的影響,蔬菜價格和銷路不盡如人意。村黨總支書記李建光告訴記者,以前多由“菜販子”上門向農戶收購蔬菜,但商販往往銷售獲利后才定收購價,農民吃了不少虧。
2019年,太平村利用廣州市產業發展引導資金50萬元,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梅州市強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大棚蔬菜產業,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打造“一村一品”,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我們是樂得鮮(梅江)蔬菜產業園建設項目的實施主體之一,利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補助資金和自籌資金,公司投入1200萬元,計劃在100畝村民流轉土地上新建35個蔬菜大棚,帶動貧困村做強蔬菜產業。”強惠農業公司負責人闕文光告訴記者,目前,村企雙方已簽訂農產品購銷協議,建立完善了產供銷鏈條,今后將幫助村民收購農產品。這樣一來,村民不用再擔心收購環節有“中間商賺差價”了。
以前“靠天吃飯”
現在“靠棚致富”
記者在初具規模的大棚蔬菜基地看到,27個大棚已拔地而起,白宮苦瓜、絲瓜、豆角、尖椒、西紅柿、圣女果、西瓜等各類蔬果長勢良好,強惠農業公司還專門聘請了來自山東的大棚蔬菜種植專家白志國提供技術指導。“比起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發展現代化大棚蔬菜種植具有病蟲害較少、節省人力等優勢,收益至少要比露天的高2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可觀。”具有20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白志國對太平村發展大棚蔬菜充滿信心,“兩三個月后你們再來,西瓜和圣女果就成熟出棚了,基地將在8月迎來全面投產。”
得益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和梅江區人社局的對口幫扶,太平村在近年來吸引眾多企業進駐,實施蔬果和花卉種植、光伏發電、設立公益性崗位(自然村保潔員)等扶貧項目,2015年至2019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4萬元增加至20萬元,貧困戶30戶77人均在去年達到退出標準。
站在大棚外,闕文光和李建光商量起了村企共建蔬菜產業的合作事宜,“書記,村里是否還有貧困群眾引薦到基地就業?大棚還缺工人”“沒問題,我們還可以開展培訓課、觀摩會,讓白師傅帶領大家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提高家庭收入”……夏日陽光環抱大棚,棚內破土而出的,不僅僅是蔬菜新苗,還有貧困群眾脫貧后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來源:梅州日報)【原題目:梅江區太平村:大棚種蔬菜 鋪就致富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