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生交易網(m.zpzvwot.cn)訊 近日,在安徽省蕭縣青龍鎮路口村蔬菜基地的高標準“冬暖式”大棚里,十幾位戴著口罩的村民正在進行吊瓜苗移栽工作,深耕打壟、鋪地膜、澆水,一片忙碌景象。大棚外,貧困戶劉偉和劉隋將剛剛采摘好的西芹、上海青打捆套膜后搬運到車上。
與此同時,該村“兩委”干部、選派第一書記邱宏瀛同前來調研的縣政協主席楊洪軍商討今年發展壯大村支柱產業事宜。“一年之計在于春,現在是春耕的重要時期,戴口罩,少拉呱,分時下地,分散干活,在教會群眾學會防控疫情的情況下,有序組織大家春季生產,是保障今年發展促增收的基礎。”村黨總支書記劉四軍信心滿滿。
路口村地處皖北偏遠地區,是蕭縣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安徽省深度貧困縣的87個貧困村之一。近年來,該村通過建設規模化示范基地,打造“政府+基地+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公司+農戶”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利用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改造傳統種植產業,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規模。
針對本村疫情防控期間產業發展狀況,該村致富帶頭人劉志強告訴筆者:“年前,村里組織人員全面摸排了路口村蔬菜產業基地生產情況后,組織合作公司、經銷商把本地區新鮮蔬菜作為‘菜籃子’產品對接周邊商超。”連日來,路口村依托規模化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不僅保障了鎮村居民日常蔬菜供應,還向周邊淮北、徐州等城市運輸芹菜、茼蒿等蔬菜近30萬斤。
據劉志強介紹:“以往村里傳統方式生產的小拱棚芹菜每斤價格1.2元上下,如今冬暖式大棚延長了采摘時間,每斤價格上漲0.5元。同時,村里還在基地、種植合作社、大戶當中增加部分就業崗位,為剛脫貧的村民提供針對性就業幫扶,防止返貧。目前來看,疫情對村集體產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影響不大。”
按照工作部署,路口村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已向縣農業農村局申報村冷藏保鮮氣調冷庫、村級倉儲保鮮設施等扶貧項目,解決生鮮農產品倉儲保鮮問題。
(來源:農民日報)【原題目:安徽蕭縣:蔬菜大棚的“產業經”】
|
![]() |
? | ![]() |